受到金融海嘯影響,臺灣手工具2009年訂單、全年產值嚴重衰退;2010第一季臺灣手工具產值較去年同期成長8.36%,顯示全球景氣回溫,對臺灣手工具產業出口帶來正面幫助。特別是鉗子、扳手、槌子和螺絲刀等,列入ECFA早收清單,故未來這些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,將較韓國、日本同級產品更具價格競爭力,出口額度可望持續成長。未來我業者必須致力于材質開發、設計人才培育、制程改善等關鏈要素,方有助于臺灣手工具產業長遠發展。
文:李孟諺
臺灣在國際上素有“手工具王國”美譽,產業鏈完整且層層分工明確,以中部地區為主要聚落。依據2009年統計,臺灣手工具業者約有636家,從業人口約為13,937人。2005至2008年年產值年年成長,且均超過新臺幣500億元。目前臺灣僅次于中國大陸、德國,為全球第三大手工具產品出口方。
2009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,國際訂單急凍。雖然各國陸續執行經濟刺激政策,臺灣手工具訂單也自2009年第三季恢復成長,但全年產值仍然嚴重衰退,僅為新臺幣463.4億元,相近于2001年產值,出口值為新臺幣429.7億,僅略優于2002年的426.7億美元。
2010第一季臺灣手工具產值為新臺幣125.7億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8.36%,出口值為新臺幣118.1億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9.96%,顯示全球景氣回溫對臺灣手工具產業出口帶來正面幫助,但出口水平僅回復至2006年第一季左右,仍無法回復至金融海嘯前水平。
全球手工具產業競爭情形日趨激烈,臺灣面臨的主要問題可分為以下三點: